人才难求!创新药企井喷致人才争夺愈烈 本土头部企业研发人员薪酬已与跨国企业比肩

张明(化名)是一家外资药企的研发中层,近段时间他接到面试邀约明显多了,作为候选人的他已经参加了两家市值在TOP10以内的企业面试,并且已经和其中一家企业谈薪资。“机会比过去多,薪酬也有一定涨幅。”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日前,华夏大健康智库课题组对在A股上市的384家医疗行业企业研发人员薪酬进行了测度,主要薪酬总额、薪资涨幅等指标,形成“2021医疗行业研发薪酬”报告。该报告由《华夏时报》及“健闻药事”公众号联合发布。

报告援引Wind数据称,医疗行业报酬均值位列2020年度Wind 11个行业中的第三位,仅次于传统高薪行业金融和房地产。而按照年度报酬增幅而言,医疗行业以14%的增速远超房地产,在增幅榜中位列第二。

炎明生物创始人邓天敬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年来研发人员薪资涨幅特别快,一般涨幅在20%左右,多的能到30%甚至更高。

之所以研发薪酬增速快,邓天敬认为是由于供需紧张导致:一方面药企急需有经验的研发人才,但是这样的资源有限;另一方面近两年资本进入行业,创新药企井喷式发展,导致人才争夺愈加激烈。

复星医药、迈瑞医疗和云南白药年度报酬总额居前三

课题组研究发现,医疗行业384家上市企业,2020年度报酬均值为1003.88万元,同比增加14%,行业薪酬增幅位居第二。其中,年度报酬总额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复星医药、迈瑞医疗和云南白药;薪酬增幅最高的企业分别是云南白药、达安基金和康希诺。复星医药在增幅榜中排名第六,恒瑞医药年度报酬总额排名第九,增幅排名第三十四。

“研发人员工资薪酬总额最高的是恒瑞医药,金额为14.02亿元,同比上涨27%;迈瑞医疗次之,金额为13.26亿元,同比上涨21%;复星医药排名第三,金额为8.04亿元,同比上涨20%。” 报告称。

而就研发人员人均薪酬而言,2020年恒瑞医药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为30万,迈瑞医疗为40万,复星医药为35万,康希诺为50万,君实生物为36万。

对此,专注于创新药企人力资源服务的Talent dance consulting合伙人陈丽告诉本报记者,自2018年起,药企特别是创新药企的薪酬增长很快,研发人员薪酬开始快速上升。她服务的企业,研发人员薪酬增速大约在30%左右。

研发领域人才难求

“尽管企业愿意给到不错的薪酬,但是研发领域依然人才难求。”陈丽对记者说。

一方面,我国药企过去一直以化药仿制药的生产为主,在生物药、大分子等创新药领域缺乏人才储备。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更愿意主动或被动的吸收有海外教育、工作背景的人才。但是这方面人才数量有限,因此企业在招聘时竞争激烈,甚至需要从跨国药企里挖人才。

并且,本土医药企业创新项目又集中于“抗肿瘤”等领域,因此更加剧了人才紧张。邓天敬认为,现在临床后期肿瘤、炎症、免疫方面的人才特别缺乏,因此薪酬也被推到很高。“很多时候研发人员需要边做边学,很难找到完全适合的人才。”陈丽告诉记者。

而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大规模进入药企,医药企业特别是创新药企开始井喷式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医疗行业投融资总额达到1626.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创下历史新高。另外,在香港联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相关医疗企业上市新规的刺激下,医疗企业IPO开始阶段性爆发,2020 年医疗行业 IPO 76起,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

在资本刺激下,本土药企数量增加快,并且更有实力“抢人”。陈丽告诉记者,本土头部企业的薪酬已经可以与跨国企业比肩,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还可以提供期权,这是跨国企业不能比拟的吸引力。

在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中层研发人员,没有海外背景的张明感到一丝寒冷。他认为,企业对研发候选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转化医学专业上,要求有全程药物实验和开发经验,而且还必须是某个领域的专业,发表过SCI。而具有这些经验的人大约在45岁以上,同时企业还要求这些人有一线经验。“这些要求是矛盾的,甚至不切实际的。”在张明看来,企业在创新压力下,对候选人的要求开始偏离实际,“也许行业‘内卷’已经开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