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深圳提出将建设筹集各类住房75万套,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机制。
5月15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深圳市代市长覃伟中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根据报告,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77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五年年均增长7.1%。
总结“十三五”的成绩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0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商事主体总量达359万户,五年增长67.5%,创业密度全国第一;境内外上市公司达450家,五年增加129家;世界500强企业从4家增加到8家;商事主体总量达359万户,五年增长67.5%,创业密度全国第一;境内外上市公司达450家,五年增加129家;世界500强企业从4家增加到8家。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86万家,五年增长237%;新引进人才120万人,在深全职院士增加到61人。
在经济及创新等领域的各项成绩之外,深圳过去五年在民生方面同样取得了明显进步。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9.1万个、增长近30%;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从4%提高到51.6%;高校数量增至15所,4所高校入选省高水平大学行列;2所高职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新增病床位2.5万张,三甲医院从10家增加到22家,8家医院进入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类百强,7家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罗湖医改和深圳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引领全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3.5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五年深圳建设筹集了公共住房44万套,超额完成“十三五”40万套的目标任务。
2018年6月,深圳曾发布《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18-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共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这一举措被称为“二次房改”。
简单计算可知,在大约17年的时间里,深圳每年需供应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约5.9万套。“十三五”期间,深圳每年建设筹集的公共住房达到了8.8万套,这为未来的供应打下了良好基础。
而在“十四五”期间,深圳提出将建设筹集各类住房75万套,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机制。
75万套包括了商品房和各类公共住房,平均每年的建设筹集量将达到15万套,这将有望缓解深圳的住房供应紧张的局面。
具体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供应居住用地不低于3.6平方公里,新开工住房面积15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改造筹集租赁住房10万套以上。
值得注意的一个背景是,2020年,深圳计划供应居住用地293.2公顷,对比2019年的计划数增加了近一倍。而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披露的情况,2020年全市实际供应居住用地达到362.8公顷,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并创居住用地供应历史新高。
2021年,深圳计划供应的居住用地继续维持在高位,有业内人士预期,深圳今年有望再度超额完成居住用地的供应任务。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深圳在居住用地上会继续放量供应,这也体现了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执行“二次房改”的力度非常大。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