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不能任由培训机构圈地

大大小小的社区公园是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然而媒体调查发现,眼下不少体育培训机构,纷纷把公园当做免费训练场,开设面向儿童的篮球班、跳绳班、武术班等,也挤压了周边居民的活动空间。

细看这些所谓的培训班,教练老师大都属兼职,先挂靠某培训机构取得合法资质,再瞄准公园体育设施圈地开课,是他们招揽生意的基本路数。近乎零成本的投入,对接着相对低廉的学费,着实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与此同时,由于社区公园大多位于居民家门口,一来要比去正规场馆节约时间,二来熟悉的邻里街坊还能代为接送孩子,契合着众多忙碌家长“图方便”的心理。于是乎,有需求便有市场,培训机构强占公共场地,反而显得理直气壮。

“便宜与方便”让公园宛若球场、哨声震天,但“危险和违法”也暗中浮现、如影随形。尽管公园的体育设施都是正规器械,但公园毕竟不是体育场,许多空间设计与上课需求相比,并不达标。而且公园空地相对有限,皮球乱飞、跳绳乱甩,很容易对正常休闲健身的人们造成干扰,给公共安全带来危害。除此之外,这般强占公共用地、公共设施,也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对此,各个地方也都出台了具体法规,明确了公共体育设施的公益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在根子上都是违法违规的。

培训机构“抢地盘”需要规范,体育锻炼的需求也应当满足。近年来,我国体育设施建设提速,但人均设施拥有量仍然有限,现存的许多器械和场馆也存在利用率不高、维护力度不够、管理手段不健全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让许多家长不得不在儿童体育培训上,投入大量时间与金钱成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民间体育社团和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引导与支持,让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和专业教练员离老百姓更近一些。体育的归体育,公园的归公园,各项功能各司其职,各项诉求呼有所应,城市生活也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