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渐近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来了!

随着此前交易、配额分配等碳市场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全国碳市场启动近在眼前。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活动,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下称《核查指南》)。

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多地正在推进碳排放核查相关工作,涉及电力、钢铁、建材等多个行业。

保障数据报送质量成为企业工作重点

根据《核查指南》,重点排放单位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内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核查程序包括核查安排、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文件评审、建立现场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出具《核查结论》、告知核查结果、保存核查记录等八个步骤。

相较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参考指南》,《核查指南》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

《核查指南》提出,技术工作组对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排放报告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等支撑材料进行文件评审,初步确认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的符合情况,识别现场核查重点,提出现场核查时间、需访问的人员、需观察的设施、设备或操作以及需查阅的支撑文件等现场核查要求。这就意味着,确保排放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将是企业碳排放工作的重点之一。

这其中,投诉举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日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异常情况等内容成为技术工作组的文件评审重点。

《核查指南》要求,对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应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进行整改。对于未按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获取的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生产数据,技术工作组应结合现场核查组的现场核查情况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保守性原则测算数据,确保不会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

可以看到,如果企业不遵守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相关要求,将会被“保守性估算”,这将导致最终核定的排放量可能高于企业实际排放,或配额量小于企业应得配额。

多地推进碳排放核查工作

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多地正在推进碳排放核查相关工作,涉及电力、钢铁、建材等多个行业。

如3月18日下午,安徽省铜陵市生态环境局举办该市2020年度碳排放核查培训会议。会上,铜陵市生态环境局要求,列入省级和市级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的企业,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分别于3月25日和3月底前完成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核算报告,同时制定碳排放监测计划。

据介绍,纳入本次碳核查的企业分属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7个行业,均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3万~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其中包括铜陵市华兴化工公司等15家企业。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近日以公开招标方式对2020年度市级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第三方核查工作进行招标,要求中标单位组织黄山市2020年重点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开展相关培训,指导企业编制2020年温室气体报告,补充数据表和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黄山市涉及2020年度市级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第三方核查的重点企业共有4家,即黄山神剑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恒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企业要按照要求进行全年碳核查,企业今后若超过碳配额,就需要购买,有些企业有多余碳汇指标,也可以卖。这对于一些拥有森林资源的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有行业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