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桂浩明:不应放大美债利率对A股的影响

春节长假以后,中国股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有关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的问题,被不少人视为其中的一个重点。从股市行情来看,似乎与美债利率走势存在某种相关性。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去年,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美联储匆匆结束了已经延续了三年的升息过程,开始大幅度降息,联邦储蓄利率重回历史最低点的0~0.25%。与此同时,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标志的10年期国债利率,也明显下跌,一度下探到接近0.5%的水平。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利率逐渐回升,今年2月中旬以后回升速度加快,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上行了30多个基点,触及1.7%以上的位置。

按照通常的逻辑,利率上升意味着通胀压力加大,而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说,则需要考虑采取相应的紧缩措施,而这对于股票市场是有负面影响的。于是,就有观点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美债利率上升,也会影响中国股市。而此间中国股市的调整,用美债利率上升来解释,看上去也就很顺理成章了。

但是,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美债利率走高,最直接受影响的无疑是美国经济与股市,但迄今没有任何数据表明美国实体经济开始收缩,而美国股市还在创新高。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美联储似乎对10年期美元利率的上行不以为然,而美国拜登政府则在推出1.9万亿美元纾困方案之后,还在拟议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显然,至少到这个时候,美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还是在宽松的道路上运行。日前召开的美联储会议,也明确了2023年之前不考虑升息的态度。在这里暂不讨论为何美债利率会上升,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那种利率一往上走经济就要收缩,股市必然下跌的推理是存在问题的,至少在利率绝对值还不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没有出现转向信号的背景下,难以成立。

至于在中国,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中国经济首先还是受制于国内的宏观政策。一段时间来,国家强调的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不急转弯”,确保流动性的合理充裕。2月份信贷规模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等都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而LPR则继续维持原有水平。这些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预期,换言之也就是说不存在受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而改变国内货币政策的可能。

而纯粹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利差的缩小,对中国也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再说了,即便10年期美债利率上涨引发的因素要影响到中国(譬如带来输入性通胀),也需要有个传导过程,不至于如此立竿见影。更何况,如果是因为预期通胀而股市下跌,那么相对抗跌的应该是防御性的大消费板块,跌得比较多的是周期类股票。而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况,却是与之完全相反的。所以,把此轮中国股市的调整,归咎于是受到10年期美债利率上涨所致,表面看来逻辑很完整,但实际上理由是不充分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牵强附会的。而这种观点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说到底是是因为它的理论很浅显,并且符合最简单的认知模式,但客观上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从以往的市场实践来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其波动对股市的确有影响,但这更多是体现在由央行主导的升息或者降息过程中。10年期国债利率作为市场无风险利率的重要参照,它更多反映了投资者对债券的信心,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市场价格,而市场上也会有很多交易性因素对其产生扰动。特别是在基准利率处于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负利率)的背景下,对这个利率的演变以及影响,应该是从多种角度出发的,不考虑基数,单纯以上升或者下跌多少基点为依据来推导股票市场的涨跌,未必是合理的,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会有偏差。

事实已经告诉人们,不应该过于放大10年期美债利率走势对股市,特别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对10年期美债这一重要的国际金融商品,人们当然需要作分析,也绝对不能忽视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但前提必须是实事求是,根据客观现实进行,不能刻舟求剑,不顾环境条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