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故事、一些人,回忆起来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但也带给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还有前行的信念。日前扶贫题材电影《我的第二故乡》正式上线,那些来自中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人和事,在影片里徐徐展开。其中,单元故事《传承》是根据招商银行定点扶贫云南永仁、武定两县22年的真实事迹改编,以招商银行第一批扶贫干部臧金贵及其义子山吉文为原型,讲述了一个扶贫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
扶贫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1999年,作为招商银行第一批扶贫干部的臧金贵离开深圳,踏上了永仁这块贫瘠的土地,开启了他艰苦的扶贫工作。在任期间,他遇到了父母双亡,辍学在家务农的山吉文,从此结下了“父子”之义,山吉文的命运也由此被改写。后来臧金贵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妻子没有忘记丈夫的遗愿,依旧坚持支持他们在山区的
“干儿子”求学。2008年山吉文大学毕业,进入招商银行工作,,2015年又自愿申请成为招商银行第十八任扶贫干部,延续义父臧金贵当年的遗志,到永仁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如今,这段故事已经成为招商银行22年坚持扶贫,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佳话。
“读书不一定能让你变得富有,但可以给你更多选择”。招商银行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而教育扶贫是基础中的基础,唯有更新观念,发展教育才能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臧金贵用爱心阻断了山吉文一家贫困的代际传递,也用言传身教把招行人的扶贫精神传承了下去。秉承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22年来,招行在两县共资助中小学和大学贫困学生超过2.6万人次,其中有2759名贫困学生被各大中专院校录取,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储备了可观的人才,为这片彝族大山的脱贫致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2+6”全方位帮扶模式把教育扶贫落在实处
在《传承》电影中出现的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招银希望小学,是臧金贵生前到过的最后一个地方,是他人生的终点,但也成为无数孩童人生的新起点。臧金贵离世后,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招商银行加快了“招银希望小学”的援建步伐,十年间,招商银行在两县共建成30所招银希望小学,其中武定县21所,永仁县9所。
此后招行教育扶贫进一步升级,逐渐形成了“2+6全方位帮扶”模式,即聚焦学生和教师两类人群,从“吃、穿、住、用、行、学”六个方面为教育基础设施提供全面帮扶。近年来,招行已为永仁县及武定县捐建招银爱心食堂10个,招银饮水工程70个,保障了学生“吃”的需求;捐赠衣物55万余件、爱心运动鞋2500双,解决了学生“穿”的问题;捐建招银爱心宿舍6栋,改善了学生“住”的条件;捐助太阳能热水器28台、招银爱心浴室34个、厕所1个、捐赠图书8.4万册、电脑2366套、文具21.3万件和电视200余台,满足当地学生学习、生活所“用”;捐助太阳能路灯57盏,照亮了学生求学所“行”之路;捐建招银幼儿园3所、招银教学楼5栋、招银图书馆(含文化室)10个、招银科技楼1栋、招银机器人创客实验室16间、招银儿童之家18个、音乐教室2间、真爱梦想教室7间、招银电脑室9个、招银运动场13个、招银青少年活动中心1座,惠及当地师生所“学”。
拓展乡村美育增设“艺术”“科技”“多媒体”课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招行教育扶贫的途径也更加广阔,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的向着艺术、科技等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18年11月,招行向武定县招银古柏希望小学和猫街镇永泉小学捐赠了金葵花音乐教室,为孩子们输送多样器材、简行教程等美育类软、硬件资源,并为当地音乐教师匹配专业培训课程,组建了金葵花彝族苗族少儿合唱团,带动当地素质教育切实达到美育效果。此后,招行又于2019年8月,向武定县招银古柏希望小学捐献了“机器人创客实验室”,开创了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乡村小学开设机器人教室的先河,为孩子们搭建了科技梦想的舞台,让他们与大城市的孩子们一起共享祖国科技发展的成果,感受科技赋予这个时代改变和美好。
此外,结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招行与互联网教育成熟品牌合作,探索创新“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通过互联网、App进行线上学习、考试,使贫困地区师生更生动地体验到了先进的英语情景教育。捐建了一批集网络、多媒体、图书和课堂为一体、设计独特的“真爱梦想教室”, 使贫困山区的孩子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多种路径,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招行人深信,当文化、美育、科技的种子播进彝族大山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希望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