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的首要任务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0年年会上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按照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而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投融资、跨境贸易、金融业开放,提升湾区创新水平,今年5月14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在此之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又联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共同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了80条具体落实措施。

“多项金融政策密集发布,多点突破,形成了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大湾区的建设”,对于近期相关政策的推出,肖钢评述道。但他同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关键是进一步抓紧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细化相关规则,循序渐进。

资料图。

以产业发展为金融服务根基

在肖钢看来,大湾区建设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宗旨,以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服务的根基。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约为21%,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我们通常说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世界三大湾区,制造业的基础是很雄厚的”,肖钢表示,大湾区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因此,他指出,金融服务要紧紧围绕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合作互利共赢,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支持实体企业和三地居民往来合理的金融需求。大力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和优势的产业。支持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中心的地位,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要发挥国际金融枢纽作用,加强跨境金融合作,大力发展特色的金融产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肖钢表示,大湾区金融改革开放要坚持服务协同创新共同体为要务。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肖钢称,大湾区的建设要更多地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科技、产业、机制的协同创新,更加注重发挥港澳引进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作用。而金融业则要重点支持大湾区创新基础能力的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跨境便捷高效流动,弥补跨境创新链和资金链不相适应的短板。

具体而言,肖钢建议,可以积极开展银行跨境贷款业务,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创投风投基金双向募集双向投资的新模式。支持三地共同设立新产业投资基金和大湾区青年创业扶持基金。研究发行大湾区证券,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资金,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

跨境金融合作机遇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跨境金融的合作也迎来了重大的机遇期。

肖钢表示,互联互通上,要大力推动资金通,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简化企业外在登记、结汇和支付管理方式,进一步打通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的渠道,推进本外币合一的银行账户体系和跨境资金池的业务。

内地银行则要推动落实单一窗口跨境服务,扩大在线签约,结售汇融资等产品。加强境内分行与境外分行的协调联动,发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优势。为企业境外发债、集团贷款、跨境资产转让、并购融资,以及财富管理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支持港澳保险公司取得QFII和RQFII资格,鼓励海外保险资金回流大湾区,服务高水平投资贸易化试点,支持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等新业态,为内地企业和居民个人开立外币结算账户。

另外,肖钢还表示,要进一步开展港澳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账户,探索建立跨境社保、行车税、保险费用缴纳和代发新机制。打通三地居民配置金融资产的渠道,即:支付通、场景通、兑换通,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居住旅游求学和创业。

不过,肖钢也表示,“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背景下建设的,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难点,也是最大的机遇和优势。”

为此,肖钢认为一方面需要将已有的自贸区金融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铺开,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好大湾区新政策的效应。做好粤港澳三地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梳理三地金融规则、资格和标准的差异,深入研究统一和互认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步骤。

随着三地跨境金融业务的发展,跨境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跨境的金融消费者、跨境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如何构建跨境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艰巨任务,这样才可以保证金融改革开放,才可以保证大湾区行稳致远”,肖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