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市检察院通报打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犯罪情况。记者获悉,自2014年至今,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证券期货犯罪审查逮捕案件73件120人,受理证券期货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10件228人。
近年来,上海证券期货领域发案呈罪名多元化态势,案件呈现共同犯罪比例上升、犯罪领域扩张等特点。此外,以往少发的欺诈发行、违规信息披露等信息披露犯罪上升趋势明显。
上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龚培华通报,2017年至今,上海检察机关受理欺诈发行股票、债券审查逮捕案件7件10人,批准逮捕7件10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5件11人,起诉4件10人。受理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审查逮捕案件2件5人,批准逮捕1件1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5件17人,起诉2件10人。
龚培华表示,目前,常见的证券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手段模式,利用信息实施犯罪的案件上升明显,如操纵证券市场领域,策划重大事项、控制信息发布、上市公司与外部人员共同实施操纵犯罪案件频发。
在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件领域,多向、多层的传递型犯罪案件频现,出现多名证券从业人员,以及私募基金经理与公募基金经理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况。在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件中,除上市公司、发行人之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承销券商工作人员亦被刑事追责。
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的证券期货犯罪涉及产品从股票、期货发展到私募债券、期权,作案领域由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向新三板市场蔓延,首例利用沪港通内幕交易港股犯罪案件被依法查处,跨境证券犯罪态势已见端倪。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程序化交易、信息网络技术被犯罪分子“利用”,司法机关面临新的挑战。在当天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中,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金文献等人员滥用高频程序化交易,将自行研发的报单交易系统非法接入交易所交易系统,利用交易速度优势大量操纵股指期货,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