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三成以上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硬核

产业发展保持高景气度,年度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三成以上,一大批行业领军型创新企业脱颖而出,这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硬核表现。

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筹谋始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2009年,深圳制定出台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2011年后又陆续出台了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为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2013年起,深圳将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以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

“7+4”格局一直持续到2018年。当年底印发的《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意味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挥引领作用。“新兴”代表着可期的高成长性。正是未雨绸缪的布局和清晰定位,让深圳走上一条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三五”开局首年,深圳新兴产业增加值为7847.72亿元,增长10.6%,占GDP比重40.3%。2017年,深圳新兴产业增加值918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提升到40.9%。到2019年时,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8.8%。

今年上半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16亿元,增长率较一季度回升8.7个百分点,是推动深圳经济实现V形反转的重要力量。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新登记企业达17234户,同比上涨38.5%,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一大批领军型企业在细分领域迅速崛起。

值得关注的是,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是支撑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发挥产业配套成熟、市场要素齐备、金融体系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发达的优势,深圳构建起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相互融合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