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中国经济需要警惕三个风险点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向好局面显著。一系列数据显示经济信心和预期处于偏好状态,如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虽然3.2%的GDP增速并不足以完全抵消一季度的冲击,但PMI稳住50点之上等数据显示出经济信心与预期明朗;出口方面,商务部数据显示,1-8月中国出口11.0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8%,显示出经济恢复见好的态势;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46亿美元,外汇储备五连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是明确的,但未来依然充满挑战与困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以应对风险。

首先,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对疫情的控制积极主动且卓有成效。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明显进展,民生与生产得到保护。应对疫情,中国采取包括减税等多种举措,有利于经济恢复。政策举措效果较好,但在疫情特性与复杂态势下,不能掉以轻心,防范风险依然面临严重挑战与考验。

其次,政策配套支持效果显著。疫情防控中,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取得显著效果,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体制机制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市场经济原理和中国国情的结合在此次疫情中得以体现。政策和机制效果不仅体现在疫情应急处理上,更体现在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系统化、结构性、机制性改革与完善的推进上,如LPR利率机制、上市注册制、外汇管理灵活度等涉及机制和制度层面的改革全面展开,更有针对短期事态的应对举措,MLF、SLF、SLO等操作工具适时应用,助力恢复实体经济。成效集中体现在中国出口数据上,1-8月,民营企业展现较强韧性,为稳外贸作出突出贡献,出口增长8.3%,拉高整体出口增速4.2个百分点,占比提升3.8个百分点至54.9%,这也表明政策的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果。

最后,金融业对外开放推进,金融辅助功能加强,有利于增强实体经济信心。金融业对外开放备受关注。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外资参与股市的规模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股市的国际标准化改革进程。2017-2019年A股先后迎来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国际指数的纳入及扩容,北上年累计净流入分别达到1997亿、2942亿、3517亿。截至2019年底,外资持股市值占比(流通市值)已超过4%,均成交占比接近10%。但是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A股外资持股比例相较于美国、日本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外资交易占比方面,也远落后于韩国。截至8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规模达到24578.3亿元,环比增加1177.5亿元,为连续21个月增加。金融辅助功能的加强有利于增强实体经济信心,拓宽实体企业融资渠道与投资平台。

未来,我们依然需要防范潜在的问题及隐患。世界环境不良,经济衰退程度超过历史水平、资产投机炒作加剧、国际关系变动非同寻常。中国在地缘政治、经贸关系、金融关系方面,处于敏感时期。因此,未来发展仍需加强预警心理与风险防范。

第一,结构性问题需要重视。海外局势不稳、经济尚未明朗,迂回转场是投机基金的重点策略。其中,美国0.6%水平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3.1%水平的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是国际投机炒作的焦点。此外,中国债市资金流入创下新高,这其中也存在风险炒作与投机的隐患。经济数据方面,8月CPI同比上涨2.4%,与自身相比,该数据处于理想化水平,但与外围比较依然偏高,中国通胀特性尚未消除。8月PPI环比上涨0.3%,但增长水平有限。进出口数据方面,海关总署公布,按美元计价,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9.5%,进口同比下降2.1%。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需要加强外贸出口板块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研发,促进在出口领域的开拓。

第二,美元与人民币走势的极端化是焦点。今年人民币行情与去年截然不同,人民币快速上涨,不利于中国外贸企业的订单收款。而今年美元波动性贬值,进而美国经济在二季度深度衰退之后,7-9月经济数据表现超乎寻常,在工业、通胀、就业、消费方面都有不错表现,美元贬值发挥了其作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8月中国贸易顺差分别为4422.3亿元和4165.9亿元,这足以引起重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存在,虽然我们不刻意贬值,但应该清楚货币贬值与升值的效果截然不同。未来人民币走向依然取决于美元走向,但跟踪逻辑或有逆转,美元贬与人民币升或转向同贬局面。

第三,政策应对要考虑国际形势与国内阶段。当前,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分化加剧。中国经济也需要不断改良,贫富差异、地区差异等问题需要重视;阶段修正、区间调节、强弱互助、实先虚辅等调整都处于重要融合期;对经济趋势、格局与方向的指引要明确;策略与政策应对要理性。世界经济正处于严峻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值得重视。70年来的风雨和40多年市场改革的艰辛历程告诉我们,国家、民族发挥力量与努力,必将迎来经济新前景、新构架、新格局,中国经济必将战胜艰难险阻勇往直前。